学校主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陇师学人

陇师学人

陇师学人——张益琴教授

时间:2025-08-26 09:20:45   浏览量:

一、基本信息

张益琴(1970—)女,汉族,甘肃徽县人,教授,音乐学硕士,1992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音乐教育专业,2010年获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专业硕士学位,曾任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院长、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现任陇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院长。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甘肃省“高校教学名师”,陇南市领军人才(第二层次),陇南师专第三届教学名师。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评审专家,甘肃省民委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家学者智库特聘专家,甘肃省教科院特邀研究员,甘肃省民族音乐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陇南市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口述史研究会会员,中国合唱协会会员。主要从事《声乐》《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与区域音乐文化研究工作。出版学术著作5部,完成科研项目8项,在《民族艺术研究》《艺术教育》等国内期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CSSCI来源期刊3篇,艺术类核心2篇);获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二等奖2项,获教育部、省教育厅论文二等奖2次。指导学生声乐、合唱作品参加省内外专业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0余项。

二、工作简历

1992720014 在成县师范学校任教

2001420034 在陇南师范学校任教

2003420247月在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任教,2008年获副教授任职资格,2013年获教授任职资格,2024年获三级教授任职资格

20247—至今在陇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任教

三、荣誉称号、获奖情况、出访进修、学术交流情况

(一)荣誉称号及获奖情况

20225月获甘肃省高校“教学名师”;20209月获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 人才;2019年入选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20126月,被评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三届“教学名师”;20115月,陇南市政府受聘为陇南市第二层次“领军人才”;20229月享受甘肃省高层次人才津贴等等。

20241月“中银杯”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学生获指导教师,学生获二等奖。

202312月指导的作品《三月桃花心中开》获西北师大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甲组二等奖。本人获西北师大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指导教师奖。

202312月指导学生参加2023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声乐表演)学生获团队二等奖。

20235月指导学生参加2023年甘肃省音乐教育专业基本功展示获“合唱与指挥”单项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20236月指导学生参加2023全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声乐表演)获二等奖。

20226月指导学生参加2022全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声乐表演)获三等奖。

202111月指导学生参加“永远跟党走”全省高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合唱展演暨甘肃省第三届学生合唱艺术节合唱节目获乙组三等奖。

20203月受聘为甘肃省教科院特聘研究员。

201912月,指导学生参加2019甘肃省音乐教育专业基本功展示竞赛荣获“合唱与指挥”单项奖。本人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96月指导学生参加2019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声乐表演)获三等奖。

20195月指导学生参加2019全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声乐表演)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201811月受聘为甘肃省民族音乐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20184月,指导声乐节目《打墙歌》参加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荣获表演类三等奖。

201710月,指导声乐节目《打墙歌》参加全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荣获表演类一等奖;《向往西藏》获表演类二等奖;《菊花台》获表演类二等奖;《女人花》荣获表演类三等奖。

20165月,创作的剧本原生态民族歌舞剧《池哥昼》参加甘肃省第二届戏剧节荣获优秀剧目奖一等奖;参加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国际展演荣获二等奖;参加第五届中国校园戏剧节获“观众喜爱剧目”、“校园戏剧之星”奖2项。

20155月,指导学生参加全省首届丝路杯大学生文学艺术作品竞赛原生态演唱获甘肃省教育厅金奖。

2014.11,论文《地方高校开发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实践探索》获甘肃省第四届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会二等奖。

20132月,被陇南市教育局评委2012年度市直系统优秀教师。

2012.8,陇南白马民间歌曲资源的整理与研究课题获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等。

(二)出访进修、学术交流情况

201910月赴白俄罗斯参加“艺术教育金字塔式人才培养模式专题培训”。

20192月带领学生赴新西兰基督城参加中新友好城市交流演出活动。

201812月岭南师范学院参加第三届全国音乐口述史学术研讨会。

20188月在沈阳音乐学院参加中国传统音乐学第20届年会。

201710月在上海师范大学参加俄罗斯中国文化节中俄合唱国际研讨会。

201511在湖北文理学院参加第四届全国高校区域音乐文化学术研讨会

四、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一)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和区域音乐文化及音乐口述史研究。

(二)研究成果

1.主持课题情况

主持结项2021年甘肃省高校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地方民族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主持结项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白马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研究》(项目编号:18XJA760002)

主持结项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文县白马人池歌昼傩音乐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0928B03

主持结项中共陇南市委宣传部委托项目《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歌曲卷》(课题编号:LX2009002

主持结项中共陇南市委宣传部委托项目《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舞蹈卷》(课题编号:LX2009003

2、出版著作情况

著作《白马音乐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学苑出版社 2023.2

主编出版《中国白马人民俗文化书系•歌曲卷》甘肃人民出版社 2015.12

主编出版《中国白马人民俗文化书系•舞蹈卷》甘肃人民出版社 2015.12

主编出版《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歌曲卷》甘肃人民出版社 2011.9

主编出版《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舞蹈卷》甘肃人民出版社 2011.9

3、发表论文情况

论文收录:论文《白马池哥昼傩音乐要素研究》、《白马“酒曲体”歌诗对人生境界的审美表达》被《河洮岷文化研究文丛》(第3辑)收录,甘肃人民出版社,201510月出版。论文《白马“酒曲体”歌诗对人生境界的审美表达》被《西北民间文艺研究》(陇东南卷)第1辑收录,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2015年出版。论文《中国艺术歌曲普及的困惑与出路》被《中国艺术歌曲论》收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3月出版;论文《文县白马人传统音乐及其传承现状》被《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收录,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8月出版。

论文发表:

《甘肃陇南民间小曲的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承》文化学刊,2025 (04) (第三作者);

《池哥昼傩文化传承保护的价值向度与发展路径选择——基于白马藏人池哥昼傩舞的现代传承为视角》文化学刊,2024 (11) (第二作者)

《异质、同构与共融:白马藏人傩乐舞多元传承机制的原生构建》甘肃高师学报,2023.06

《火民俗活动中音乐圈舞的形态流变——以白马藏族为中心》甘肃高师学报,2021.03

《地方高师院校教育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实践探索》甘肃高师学报,2015.03

《白马“酒曲体”歌诗对人生境界的审美表达》民族艺术研究(CSSCI来源期刊)2013.03

《白马池哥昼傩音乐要素研究》,民族艺术研究(CSSCI来源期刊),2012.03

《白马“池哥昼”傩祭祀音乐的地域文化特性研究》,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2.04

《甘肃文县白马“池哥昼”傩舞艺术形态研究》,甘肃高师学报,2012.04

《陇南白马民间歌曲的艺术特色及价值》,文化学刊, 2011.05

《无文字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人文内涵——以白马藏族为例,甘肃高师学报,2010.03

《女性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角色定位与价值》,艺术探索,2010.03

《甘肃白马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9

《文县白马音乐文化传承现状的考察与研究》,甘肃高师学报,2009.01

《甘肃白马民歌考察及演唱分析》,甘肃高师学报,2007.04

《论高师音教专业学生教师专业能力的拓展》,艺术教育,2007.12

《中国艺术歌曲普及的困惑与出路》,艺术评论,2007.11

《对高师专科“合唱指挥”课程存在问题的思考》,美与时代,2007.306

《论不正确呼吸对歌唱声音的影响》,小演奏家,2006.73

《变声期学生歌唱心理障碍的形成及解决对策》,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06

《改进评价模式 实现培养目标—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评价的反思》,甘肃高师学报,2005.06等等

五、荣誉与获奖情况

20255月受聘甘肃省民委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家学者智库特聘专家,2025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评审专家

20241月“中银杯”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学生获指导教师,学生获二等奖

202312月指导的作品《三月桃花心中开》获西北师大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甲组二等奖

202312月西北师大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指导教师奖

202312月指导学生参加2023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声乐表演)学生获团队二等奖

20235月指导学生参加2023年甘肃省音乐教育专业基本功展示获“合唱与指挥”单项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

20236月指导学生参加2023全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声乐表演)获二等奖

20225月获甘肃省高校“教学名师”

2022年享受甘肃省高层次人才津贴

20226月指导学生参加2022全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声乐表演)获三等奖

202111月指导学生参加“永远跟党走”全省高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合唱展演暨甘肃省第三届学生合唱艺术节合唱节目获乙组三等奖

20209月入选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 人才

20203月受聘为甘肃省教科院特聘研究员

201912月,指导学生参加2019甘肃省音乐教育专业基本功展示竞赛荣获“合唱与指挥”单项奖。本人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96月指导学生参加2019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声乐表演)获三等奖

20195月指导学生参加2019全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声乐表演)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

201811月受聘为甘肃省民族音乐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20184月,指导声乐节目《打墙歌》参加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荣获表演类三等奖

201710月,指导声乐节目《打墙歌》参加全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荣获表演类一等奖;《向往西藏》获表演类二等奖;《菊花台》获表演类二等奖;《女人花》荣获表演类三等奖

20165月,创作的剧本原生态民族歌舞剧《池哥昼》参加甘肃省第二届戏剧节荣获优秀剧目奖一等奖;参加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国际展演荣获二等奖;参加第五届中国校园戏剧节获“观众喜爱剧目”、“校园戏剧之星”奖2

20155月,指导学生参加全省首届丝路杯大学生文学艺术作品竞赛原生态演唱获甘肃省教育厅金奖

2014.11,论文《地方高校开发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实践探索》获甘肃省第四届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会二等奖

20149月,年参与白马藏族文艺研究——以白马藏族傩舞戏为主题研究成果获甘肃省教育厅高校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20132月,被陇南市教育局评委2012年度市直系统优秀教师

2012.8,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歌曲资源的整理与研究课题获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20126月,被评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三届“教学名师”

20115月,陇南市政府受聘为陇南市第二层次“领军人才”等等

六、教学成果

主讲音乐教育专业《声乐》《合唱与指挥》等专业课程,《陇南民间音乐》《陇南民间歌舞赏析》等专业选修课程。主持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1项。主持创作的原生态民族歌舞剧《池哥昼》省内外演出50余场,2016年参加第二届甘肃省校园戏剧节、第五届中国校园戏剧节荣获一等奖、观众喜爱剧目、校园戏剧之星等奖项,编排的“白马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节目”2017年在兰州大学、西北师大、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城市学院等省内高校巡回演出8场;20192月受教育厅委派带领学生赴新西兰进行中新友好城市基督城元宵灯节文化交流演出活动。指导学生声乐、合唱作品参加省内外专业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0余项。

七、自我评价

作为一名从教33年教龄的教师,深深感到秉承“求实、诚信、创新、奋进”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教育理念。尤其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系统宽广深入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内外兼修,创新进取的师德风范,用自己榜样的力做现代思想和专业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启迪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学会做人。

第一,教学科研相长。教师教学的成败来源于自己不断的探索新知,提高教学质量。从事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是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的源泉。科研的严谨、厚度不但能够规范教学的行为与过程也能够扩大教学的领域更能够激励学生潜心钻研、开拓创新。

第二,身教胜于言教。要想成为一名学生爱戴的教师,就要具有良好的师德和人格魅力,敬业爱生,为学生做出榜样。德高才能为“范”,凡是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学高才能为“师”,业务上要过硬,教师首先要严谨治学,勇于创新,及时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第三,思想重于载体。教学内容是研究问题的思想载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学生传授解决问题的思路更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要开发学生思考的潜能和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更要用“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学术品格和道德精神”规范自己的思想,激励学生的行动。

联系方式

邮箱:zhangyiqin@lntc.edu.cn

电话:18993930392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陇师学人——关云博士

版权所有@  陇南师范学院科研外事处    电话:0939-3203510    传真:0939-3202016   

陇ICP备16000659   
甘公网安备 62122102000303号